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迅書評-個人情感的反思




以前的我總以為社會是光鮮亮麗的,這社會總是充滿著各式各樣進步的理論,每天都可以看到最新科技的進展,通訊也不斷的在3G 4G 5G....,但是科技的進步卻不會加速人心得進步,看完這本書後我才驚覺 原來最基本的男女平權觀念的落實依然舉步維艱,甚至有倒車的跡象!

書中開頭提到了史丹佛追蹤應屆畢業生的表現,結果發現一開始女性工資是男性的七八折,隨著年紀的增加差距越來越大,公司的高層主管幾乎以男性為主,而誇張的是 某次作者與其他CEO的開會場合竟然找不到女廁,其他人也只能訕笑:「我們沒什麼遇到這種情況(女性CEO的與會)」,這是多誇張的景象卻也多麼寫實啊

開場透過數據與實例描繪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接著剖析塑造偏差價值觀的社會偏見,整體社會對於男性與女性還是存在著不平等的想像,男性要勇敢堅強不能流淚,女性要保守乖巧不能太強勢,這對於男女本身的發展都是不公平,女性因為被社會期待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在職場上表現不能太突出,相對也獲得較少資源與升遷的機會,在前述的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到在35歲女性就業率大降,直到45歲左右才又回升(因為孩子夠大了),這還是頂尖史丹佛的畢業生數據啊!理應是最自由不受拘束的高知識份子但現實卻比想像中嚴峻,而你我卻都是塑造這社會偏差的一份子.......

最後作者也用自身的經歷勉勵其他女性更加積極爭取,不要再為他人眼光而活。
作者同樣也有上TED分享,值得一看。

後記:男女平權真的是個大議題啊,前陣子馬克左伯格要請兩個禮拜的陪產假廣受大家讚美,雅虎女執行長一樣是要請兩個禮拜產假卻被罵翻,而批評者大多為女性!因為她們認為好不容易才有產假的福利為何不好好的當母親呢?這反而是在迫害女性主義,看到這樣的觀念真的是令人嘖舌。

或許我們對於他人的私生活干涉過多,社會運作確實是需要彼此達到些共識,但是過度妨礙他人反而是種迫害,就像是偉大的圖靈卻因同性戀而被搞死一樣是令人難過啊!

這本書不論男女都值得一看,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積極努力不要讓他人侷限自己的生命,同時給他人保有自由的空間。

推薦程度:四顆半
人皆有惻隱之心,行有餘力我們總會想伸手幫助他人,但是"做志工"看似是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好事,但沒有專業人士的領導以及學習正確的方式,良藥也會變成毒藥。

作者小時被霸凌,長大後再設計領域發光發熱賺了許多錢,卻迷失了人生意義,後來投入到國際志工組織"微客"長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這本書中他以專業領隊的身份,分享了帶隊國際志工的心得,其中包含了許多人當志工的迷思與錯誤,例如帶入強烈的自我意識,用自以為的方式幫助人反而讓別人受侮辱,書中有提到幾個例子看了真是瞠目結舌啊!

除了分享當志工需有的八大原則,書中也探討了"為何不幫台灣本地,要特別去當國際志工呢?"我想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包括我自己也有這麼想過;但是仔細想想,當年馬偕醫師從國外遠度來台,幫助台灣居民拔了上萬顆牙,建立現代化醫療設施以及創辦學校,在一、兩百年前,馬偕醫生年輕時可能完全沒聽過台灣,但為何他就這樣為台奉獻一生呢?我想答案絕對不會是因為祖國夠進步不需要馬偕醫師的存在,所以在我們行有餘力,為何要用國界劃分彼此的心呢?

或許這就是人人常講的"島國心態",台灣是個島國,出國就一定要搭飛機或是坐船所以對於國界定義鮮明,但是在歐亞大陸上騎個馬可能就會跑到其他國家,再區分你我上就沒這麼嚴謹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敞開心胸包容彼此。

當初在學校有接觸過微客,也有聽過演講的分享,當初也是聽完演講才決定買這本書的,如果你對於國際志工很感興趣或是很反感,不妨讀讀此書,你會發現當志工沒有想像的簡單。

推薦指數:四顆星

人,是最美的書。經過人生百態的淬煉,生命的強者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燦爛,這本書收錄台灣本土15位TED分享者的講稿,我自己讀完深深受到感動,又逐一到Youtube找出演講,用聆聽與觀賞的方式再重溫一次。

其中我最佩服醫生(柯P與徐超斌醫師)的分享,在生死間看穿人生的智慧,用溫暖的力量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看完這兩位的分享深受感動(原書評連結

另一個讓我收穫良多的是蔣勳老師的分享,因為他分享了我十分陌生的領域 文學,我個人熱愛閱讀但不接觸文學作品(詩、散文等),因為對我來說文學太過優雅而無法理解(但也沒有輕忽或輕視的意思)。
但是在蔣勳老師的引導下:「今天我來為各位念首詩,在月升起的那一刻......」,那時緩緩地才瞭解到文學意境的美,讓人忘卻凡間一切的俗苦,聽說蔣勳老師堅持在演講當天月亮真的升起的那一刻開始演講,文學大家的堅持與素養一覽無遺。現在是重武輕文的年代,整個社會都推崇理工專業而輕視人文專業,蔣勳老師也提問:「讀文學到底有何用呢?」
點此進入影片連結,看完後,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深受感動。

推薦指數:四顆八,搭配影片五顆星XD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迅書評-社會企業

長書評


長書評
這幾本書都是以案例方式介紹社會企業,社會企業是希望以企業的盈利方式永續解決社會問題,用更主動的方式去改變世界。
社會企業算是介於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之間,但社會企業不是要去取代其他二者,而是取得良好的平衡。
長書評是我過去寫的,裏頭將案例一一找出網站連結,有興趣可以進去看(連結還蠻多的)
第一本是日本來的翻譯書,介紹日本的五間具備CSR精神的企業(作者並非定義為社企)
第二本與第四本著重台灣本土社企,社企流則有十分大量的國內外社企報導。
如果想要了解社會企業,可以先從這幾本著手,我之前還想要畫地圖去拜訪臺灣每間社企,後來只去了其中幾家(日月老茶廠、大愛感恩科技、愛樂活),剛好勞動局有輔導社企也跑了不少政府協辦的演講。

平均推薦指數:三顆半



迅書評-對社會的反思二

整本書描述可口可樂整個發跡的歷史
從中可以觀察到這種需要龐大自然資源的產業到底是怎麼存活的

一開始是介紹可口可樂企業發展的主軸-堅持外包的理念
可口可樂母公司只負責生產可口可樂配分-高濃度糖漿
其餘高風險的原料生產以及裝瓶配送等都是透過購買與經銷商合作
減少公司業務才能保持轉型的彈性
同時不讓公司財務因為災害而大幅波動,以免喪失股東信心
書中介紹了可口可樂如何控管主要原料-糖、咖啡因還有古柯鹼
但是真正讓可口可樂壯大的是與政府高層的好關係與強大的行銷能力
像是在二戰期間,民生資源都必須受到管控,糖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政府規定企業只能保留之前產量的75%
這導致可口可樂等無酒精飲量企業獲利能力下滑
但是可口可樂厲害在於 透過廣告與企劃強調可口可樂是戰時必需品
因為它可以帶給人們快樂,後來麥克阿瑟甚至跟可口可樂訂契約
讓可口可樂可以無限制生產,軍隊甚至開出大量額度購買(上百萬瓶)
而可口可樂也隨著美軍四處征戰,得到戰後跨足國際的大好機會
可口可樂一路上也遇到許多質疑,如"過量咖啡因"、"徵收肥胖稅"、"無回收飲料罐稅"等等
但是可口可樂透過捐錢與科學單位合作提出"科學證據"、與政府談判"你在逼大家失業嗎?"最後搭配捐錢做公益、買廣告洗腦大家就淡忘了這些事
像是在1960年代左右可口可樂改用鋁罐與塑膠瓶大量產生垃圾,有些人是看出危害而打算推動立法禁止使用,但是可口可樂透過廣告告訴消費者"垃圾處理是大家的責任,怎麼能怪廠商製造垃圾呢?"、“垃圾都可以回收的”,巧妙地轉移焦點並把垃圾回收工作丟回給政府,最後依然是全民買單,事實證明回收(Recycle)速度遠比不上(Reduce),但是大家都看不到垃圾掩埋廠,所以就不管他了
有時覺得生活的自由都是假象,我們往往相信市場能主導一切,但事實卻往往不是如此,像是在書中有提到 美國政府農業補助導致玉米價格下滑,而可口可樂等公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就可以降低成本,讓可口可樂面對其他飲料有更大的價格優勢,這也間接導致低收入戶的肥胖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沒錢買健康的食物,只能買廉價的加工食品)
如果將補貼轉至其他健康食物,那是否這個世界就會更健康些呢?
問題都可以分成 大我與小我層面討論,誠然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牽涉到群眾資源時就不能選擇逃避忽略問題,像是水資源、勞工權益等
購買商品不單是一次性的消費行為,而是選擇相信哪家公司可以更妥善運用資源造福社會
推薦指數:四顆半(文長,內容多也算是有趣,值得學習)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迅書評-科普相關

這本書是看完泛科學網站上的試讀文章後就還不猶豫的入手了,我個人對於醫學一向景仰卻也十分疏遠,因為一般的醫學知識過於艱澀難懂了,這本書用一到二十個小故事描繪醫學發展的歷史,即使是毫無相關背景的讀者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而且在某些章節也倡導基本的醫學知識,好玩又有東西學,十分推薦這本書。

推薦:五顆星
本身念資工卻又買資工相關的科普書似乎很怪(笑~,
當初會想買這本書也是因為周遭的朋友總是會以為資工就是在修電腦、寫網站、寫App,如果你都不會他們就會投以懷疑的眼光-資工念假的嗎?! ,剛好在泛科學看見有推薦這本書就決定入手看看。

這本書內容涵蓋了 搜尋引擎的設計(背後的演算法與資料結構概念)、數位簽章等常用的密碼學領域、網站資料庫、資料壓縮等等,都是大眾鮮少知道卻也才是資工學系真正所學內容,攤開一比涵蓋了五成左右的專業必修,看完這本書也算是種回顧。

作者以淺顯的比喻描述,內文沒有一行程式碼卻把上述領域的概念描繪得相當清晰,建議準備唸資工的准大一可以先看看,會對大學未來的必修有更清楚的了解;其餘人士看完也會更了解資訊世界的組成。

推薦程度:四顆半
創新,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其中又可細分為發明、發現、創作,劉炯朗先生細談了人類史上幾大重要的創新舉動,像是貨幣、蒸汽機、汽車等等的案例,此外也嘲諷了一下科學家對於「第一」的執著。
還算不錯的一本書,不過內容較少,適合國高中生看吧
推薦程度:三顆半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迅書評-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三集)

三本書排序是我閱讀的順序而非出版順序。
棉花糖系列主要在闡述別急著享受的觀念,中間也夾雜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這是系列書籍的第一本,故事進行方式是以一名大老闆與司機兩者的對話,大老闆分享小時候的經歷與棉花糖理論-慢點享受才會有更大的成就,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顯示忍耐度更高的小孩常會有更高的成就;

另外一個重點是去做其他人不願做的事情才會成功,書中舉NBA球星大鳥(Larry Bird)為例,Bird身高、天賦都不出眾,但他有著堅韌的心,他身為大明星卻比其他球員更早抵達球場,去熟悉球場的每一塊地板才能確保運球時的穩定,因此他成為聯盟中表現穩定的明星球員。
故事的內文很少,大概看一到兩小時就可以看完,書中情節的推演十分有趣,通常都是老闆先對司機提問接著才闡述自身的理念,接著司機就會照著老闆的指示去反思與行動,一步步地邁向成功,最後考上了大學,算是個Happy Ending同時也是下一本書的伏筆。

推薦程度:三顆半

如果你已經看完上集了,那你還記得司機阿瑟嗎? 阿瑟在第一集受到Boss啟發後決定跳脫舒適圈,努力向學從大學畢業了,也當上了一名業務員,第二集故事就從這個點展開,阿瑟成功後得意忘形了,開始大口大口揮霍自己的棉花糖.......


故事接著出現了幾個角色,其中一個是餐飲店的服務生 阿琪拉,她點醒了阿瑟揮金如土的壞習慣,讓阿瑟重新反省自己的人生,找回上集遵循棉花糖守則的決心,最後.....(防雷)

第二集字數增加許多,但是風格不變,依然是用人物故事的方式推展情節,讓讀者融入主角視角的方式遠比那些作者頻頻吹噓自我功績的書還要有趣的多,讀懂道理卻又不會嫌囉唆或是排斥,值得送給國高中生看得一本書。

推薦程度:四顆
故事時間點拉回到阿瑟剛要辭職司機工作,這本書主要是描述Boss與他女兒以及女兒同學互動的故事,闡述的道理都差不多一樣,但是撰寫的角度拉低到國小程度。

這本書歸類了幾大棉花糖-這時棉花糖不僅是原本的延遲享受,而是衍伸出許多小孩子面臨困難時應該遵循的守則,例如說遲到問題、社交問題、如何探索夢想等等,每個道理背後都有簡短的漫畫幫助孩童吸收,這是本值得推薦給國中小孩童的一本書,但是對大人而言就有些太淺了......

推薦指數:三顆星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迅書評-關於農業



You are what you eat.
飲食是最關乎人類健康的活動,但我們鮮少認真看待食物的本質
在這本書中分享許多因為工業化而將食物扭曲成商品的過程
包含監禁式農場、基因改造食物、吃玉米的牛還有添加多種化學物的牛奶
以及後續衍生出肥胖的問題,不僅是成人,台灣兒童體重過重約有三成之多
認真的看待食物問題才能根本解決現代文明病的憂慮

這本書頗薄,但是內容充實,也不像類似的其他書籍過渡以情感面哭訴
(像是"有機一定好"、"天然就是唯一"但又沒有更詳盡的說明或是用過時的資訊混淆視聽,詳情可查"文情別鬼扯")
而是用扎實的學理推論來影響讀者的飲食觀念。

此書評價:四顆星

這是本有趣的書,描述一名父親在孩子出生後從事農業當休閒,進而改變家庭的故事

小時候身長在鄉下,假日常常被父親帶去田裡忙,有時忙到很累都會想未來不要種田了
卻又忘不了腳踏實地的充實感(在忙的時候完全不這麼想....)
未來也希望能帶自己的小孩種點東西,培養食安教育以及家庭的氛圍

作者描述自家在閒暇之餘從事農務帶來的正面影響,包括自己過得更充實、小孩更懂得珍惜食物、與週遭鄰居有更多的互動等等,書中描述的景象令人為之嚮往。

這本書內容不多,有許多圖襯文,文字平淡近人卻也能完整勾勒出藍天綠地的農園情誼
如果你也幻想過未來可以和妻小一同種種菜、踩踩泥巴,那你會喜歡這本書。

此書評價:四顆星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迅書評-初衷

以往閱讀完都會強迫自己寫出長長的書評
希望透過長時間消化的方式讓自己可以吸收更多
但這樣逼迫自己似乎減少了單純閱讀的樂趣

以往會認為如果一本書讀完我卻記不得任何名言佳句是種浪費
但是當書越看越多之後,反而不再計較這隻字片語
希望自己能夠更享受讀書學習的樂趣,單純求知的快感

用簡短隨興的方式留下書評,幫自己記錄讀書的歷程
也希望可以分享好書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