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迅書評-對社會的反思二

整本書描述可口可樂整個發跡的歷史
從中可以觀察到這種需要龐大自然資源的產業到底是怎麼存活的

一開始是介紹可口可樂企業發展的主軸-堅持外包的理念
可口可樂母公司只負責生產可口可樂配分-高濃度糖漿
其餘高風險的原料生產以及裝瓶配送等都是透過購買與經銷商合作
減少公司業務才能保持轉型的彈性
同時不讓公司財務因為災害而大幅波動,以免喪失股東信心
書中介紹了可口可樂如何控管主要原料-糖、咖啡因還有古柯鹼
但是真正讓可口可樂壯大的是與政府高層的好關係與強大的行銷能力
像是在二戰期間,民生資源都必須受到管控,糖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政府規定企業只能保留之前產量的75%
這導致可口可樂等無酒精飲量企業獲利能力下滑
但是可口可樂厲害在於 透過廣告與企劃強調可口可樂是戰時必需品
因為它可以帶給人們快樂,後來麥克阿瑟甚至跟可口可樂訂契約
讓可口可樂可以無限制生產,軍隊甚至開出大量額度購買(上百萬瓶)
而可口可樂也隨著美軍四處征戰,得到戰後跨足國際的大好機會
可口可樂一路上也遇到許多質疑,如"過量咖啡因"、"徵收肥胖稅"、"無回收飲料罐稅"等等
但是可口可樂透過捐錢與科學單位合作提出"科學證據"、與政府談判"你在逼大家失業嗎?"最後搭配捐錢做公益、買廣告洗腦大家就淡忘了這些事
像是在1960年代左右可口可樂改用鋁罐與塑膠瓶大量產生垃圾,有些人是看出危害而打算推動立法禁止使用,但是可口可樂透過廣告告訴消費者"垃圾處理是大家的責任,怎麼能怪廠商製造垃圾呢?"、“垃圾都可以回收的”,巧妙地轉移焦點並把垃圾回收工作丟回給政府,最後依然是全民買單,事實證明回收(Recycle)速度遠比不上(Reduce),但是大家都看不到垃圾掩埋廠,所以就不管他了
有時覺得生活的自由都是假象,我們往往相信市場能主導一切,但事實卻往往不是如此,像是在書中有提到 美國政府農業補助導致玉米價格下滑,而可口可樂等公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就可以降低成本,讓可口可樂面對其他飲料有更大的價格優勢,這也間接導致低收入戶的肥胖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沒錢買健康的食物,只能買廉價的加工食品)
如果將補貼轉至其他健康食物,那是否這個世界就會更健康些呢?
問題都可以分成 大我與小我層面討論,誠然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牽涉到群眾資源時就不能選擇逃避忽略問題,像是水資源、勞工權益等
購買商品不單是一次性的消費行為,而是選擇相信哪家公司可以更妥善運用資源造福社會
推薦指數:四顆半(文長,內容多也算是有趣,值得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