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迅書評-商業思考能力

人們往往迷信於大量的統計資料當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希望用表格與數字的量化分析當作決策的依據,但是這種透過訪查得到的證據真的可信嗎?因而推導出的依據真的不會錯嗎?
作者用一個很特別的開場 「瑜珈算是運動嗎?」2015的今天女性市場佔運動市場與男性持平,而最熱門的商品也從籃球鞋變成了流行健身的器具,瑜珈更是女性市場最為流行的運動;但是時光倒回十年前,當時幾大運動廠牌NIKE、Addidas、Puma等,這些運動用品公司所生產的商品無一不是專業的運動用品,諸如球星的球鞋、運動衫等,每一代商品都是為了讓運動員跑更快、跳更高,但是漸漸的,一般民眾的運動意識抬,讓運動市場開始轉變,愛迪達的高層重新思考公司商品的走向,未來似乎開始充滿變數,到底該怎麼辦呢?.........
作者提倡 除了以往的量化分析,人們更應該嘗試使用質化研究去分析產品對於使用者真實的感受,以往都是記錄使用者的身份、職業年齡等,這些依然是重要的數據,但是面臨變遷,更值得去思考的是 這項商品在使用者的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使用的時機是為了解決怎樣的問題呢?
書中提及數個案例 “樂高,著名的玩具公司,面臨資訊時代的e化,公司需要做怎樣的調整去迎合消費者呢?”、”三星製造電視卻面臨市場的一片紅海,該如何重新定位電視在使用者心中的定位呢?“
好玩的書。
推薦指數:四顆半
從小我們都被教育 做人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才會成功,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從教育而言,小學要熟被九九乘法表才算是踏入數學的大門,開始學習基本的加減乘除,但這麼做真的可以體會數學的真諦嗎?為何有了計算機人們還要從頭浪費時間在於背誦的東西呢?
日子過久了我們都被所謂的“打基礎“所迷思,卻為了從根本去改善學習的路徑,作者在這本書描述到現今資訊化社會學習的方式更加多元,個人影響社會的能力也過網路槓桿放大無數倍,遵循成規已經變成一條失敗的路徑,唯有透過更聰明的捷徑才能出擊致勝。
作者舉了幾個成功案例,分析成功人士的學習捷徑,透過一個個的真人故事總結出一套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
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站在對的位置努力絕對是事半功倍,裏頭提了許多爆紅的網路素人、鋼鐵人Musk等等。
其中有一段我比較心有戚戚焉的是 我們常說網路時代每人都有15秒爆紅的機會,但是爆紅之後的人生就代表長遠的成功嗎?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的第一步嘉言流傳至今,但事實是阿姆斯壯成功登月後變成名人,但是後續的人生並沒有因而更順遂,據說他之後就潦倒的過完一生,少年得志大不幸啊,沒有足夠的堅韌意志去承擔龐大的成功與眾人的期待反而是個災害,或許就像知名的硬體平台Quirky一樣,有名氣又拿了很多fund,最後沈迷於名聲與過度自信下,最後也只能宣告破產。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我真的準備好了嗎?看完這本書得到了不少啟發,書本身也不硬,用故事去統整理論顯得有邏輯且有趣。
推薦指數:四顆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